最近在教学研讨中,有老师提到课堂上教师个性化问题,容易产生思想混淆,我想说说自己在生本教学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每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课堂上个性展示到底给谁?是老师,还是学生?这关系到课堂到底以谁为中心的大问题。传统意义的师本课堂,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良好素质的全面展示,甚至是刻意的教师才艺展示,我看过课堂上英语教师表扬过吉他独唱,因为教师才艺展示越充分,教师越有人格魅力,学生越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更感觉到教师的神仙般的“先知先觉”,高山仰止,永不可及学生唯有模仿学习 ,神圣不可侵犯。而生本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就是主角,老师把展示才华的机会给了学生,通过课堂的有限时间,培养学生、发现学生、欣赏学生、展示学生、提升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得到个性特长展示。
1、生本教学下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按照“四定”“六备”“错排课表”“一先一后”等措施的落实,重点解决备课中要强调的常识、能力、学科思想方法,重点、难点、训练点与要点,学案统编通用等核心问题,这是教学的共性,要继承的,是不能改的。而教师在常识的呈现顺序、方式、方法、课堂上教师7大要素(教材、教案、学案、练习册、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的科学整合,在运用上都有很大的灵活性,有教师自己的个性发挥,在不同教师讲授同一学科内容时体会到了教师的差异性与个性化。
2、大家要“求大同存小异”,追求教师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做到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坚持传授核心内容要相同,包括教学中的以题带法,依法解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渗透学科思想方法,注重思维训练,使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探,以少胜多,重视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同时要强调“通性通法”与“特殊技巧”的区别,也是解决学生学习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的具体方面。 传授的形式方法不断创新,课堂上教师7大要素中,其中教材、教案、学案、练习册是常识的部分,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是常识呈现的方式,是可以不同的,是可以个性化的,是可以创新的。教师通过相互听课学习,相互借鉴,优中选优,为我所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要的是“貌离神合”,“形散神不散”,做到相似与类似,而不是绝对的同课不同形,也不要“貌合神离”。
3、大家要克服“求异求特”与“因循守旧”两种不良倾向 1)千人千面。过分强调教师的个性张扬,没有统一,无所遵循,没有了传统,乱了章法,没了规矩,出现自由主义与无政府状态,更不能把课前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教学缺陷看成是个人特色而无理狡辩,尤其是成熟教师应该克服的方面。 2)千人一面。过分强调统一,没有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循规蹈矩,僵化呆板,易抄易袭,亦步亦趋,少了创新,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注意的问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综上,大家还要继续加强课前的集体备课,主要解决要上课常识性的共性问题。“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自己选择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式方法, 这就是个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克服自己的“表现欲”,不再做主角,甘做“捧哏”的角色,不再喧宾夺主,甘为人梯,甘为幕后英雄,而是以学生的快乐为快乐,以学生的成功为成功,以学生的成就为成就,以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为乐事,实在是生本教学下课堂教师个性化的最好展示。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
| |
|
推荐资讯 |
|
|
|
热门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