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素材为写作 录琅嬛以共勉 ——作文教学资源积累之我见 陈雪
回首2012年下学期,紧张忙碌的日月,充实快乐的课堂,写的满满的日记,都浓缩成了记忆,沉淀在脑 海里。然而,最令我爱不释手的是《琅嬛录》,一本平日里积累下来的学生们的优秀作文集,一本由学 生自画封面、自题书名、自写序言的作文集,一本有传阅价值、学习价值、珍藏价值的作文集。个人觉 得对大家的教学多少有点裨益,故写下来和同行共勉。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 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作 文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的困惑,布置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作文,常常是苦不堪言,甚至是挨累不讨好, 教学双方心力交瘁。一方面,教师为命题翻遍网页,为批改绞尽脑汁,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 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作文课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 教学效果不明显,会写的总是那么几个有天赋的人,不会写的依然不会。 教学在不断进步,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更新,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生本教学给了大家有 生命的课堂,给了大家灵动的思想,如何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让生本的作文课堂开花结果,是 我的一个尝试,也是我的一个喜悦,虽不能说成功,但是我享受了课堂的幸福,我看到了明天的希翼。 我根据自己的做法,总结几点粗浅的经验,谈谈自己是如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如何让作文课不再枯燥 ,如何积累学生优秀习作的。 1、立足教材精品,多积累典型素材。 无论是人教版教材,还是语文版教材,所编入的都是名家精品,都是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所以,在讲 授课文时,我不单单地上阅读鉴赏课,而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编辑的谋篇布局、素材 处理技巧,同时整合课文的素材尝试探讨如何为大家自己作文所用。这样,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不仅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积累了典型素材,让教材成为学生写作源源不断的源头。 2、借助网络资源,多收集时鲜素材。 网络给大家今天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信息量之大,更新之快,让大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 以,只要是觉得对学生有用的时鲜素材,我都会整理出来,给学生印发下去,并且利用每天课前的三五 分钟,以抽学号的方式复述一则材料。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再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即便 是再不会写的学生,手里拿着很多整理好的素材,也能“拼”出一篇文章来,久而久之,材料用多了, 用熟了,就会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3、鉴赏学生习作,多挖掘精彩篇章。 如何让作文讲评课发挥真正的实效,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为此,我努力挖掘每一位 学生每一篇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题目,一个好素材,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甚至是一个好句子 ,然后,借助PPT,分别展示给同学们,让学生鉴赏品评好在哪里。这样,被选中的同学心里都美滋滋 的,没被选中的读着自己同学的作品兴趣也是很高的,这样,作文讲评课成了学生最爱上的课,也是最 有实效的课。 很多同学都喜欢买“作文选”一类的书,以备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其实,这种短期效应并不能形成 真正的能力,有时强行模仿反而弄巧成拙。既然大家的同学也能写出很优秀的作品,为何不让这些文章 成为学生学习借鉴的蓝本?于是,每次作文讲评后,我都把50分以上的作文复印一份留存,半学期下来 ,也攒了几十篇,就想到把它装订成一本书,或传阅,或珍藏。想法有了,就号召同学们起一个书名, 设计一个封面,感兴趣者再写一篇序,并说明做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令人欣慰和感动的是,学生们投 入了极大的热情,“琅嬛录”的书名经班级同学讨论后定下来了;文集序是模仿《滕王阁序》写就的, 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和掌声;封面是照着课本的插图画上的。书名之深蕴,前序之高雅,封面之传神, 无不为老师们所赞叹,那一刻,我深感青出于蓝的骄傲,深感师不如生的压力,然目睹《琅嬛录》,幸 福溢于言表。 正如学生在《琅嬛录序》中所说:“天穹高,书院深。才思横溢之作,妙手偶得之文。少年轻狂,虽无 羁旅相思之苦;齿龄幼稚,亦作感时伤势之叹。词有终而意无尽,人有语而情无言。精中录优,以敏逸 志;强中择擘,以示青年。故总《琅嬛录》,供学子传看。学于斯,用于斯,勉于斯,精于斯。裨补阙 漏,增其不能。今夕寒窗苦读,他日金榜题名,亦不枉此集编纂。” 教学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再老的教师也不能“啃老本”,唯有求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调动兴趣 ,才能收获一份教者的欣慰与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