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本教育,我是从去年开始听说和接触的。虽然刚刚一年的时间,但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生本教育是 今后中国教育的希翼所在。因为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累、学生苦的教育现状,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 力。 生本教育是以开发智力为核心,提高思维能力为标志,高度敬重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的教学活动,采用教师学案导学、学生自学、师生合作交流的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 的教学效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它的特点,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是它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 生本教学的方法论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学多教少,以学定教。” 这些理论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得以不断地验证,让我时刻体验着教书育人的快乐与成功,下面就生本教学 中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切磋共勉。 一、前置性作业,夯实基础常识 生本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老师自己编写学案,这样,老师可以结合学情特点,将一些基础常识以填空题的 形式在“前置性作业”里列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将重要的常识点填写在空白处,上课时,老师利用多 媒体投影展示答案部分,这样就等于将基础常识学了两遍,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当堂课的基础内容。 二、探索新知,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许多原理和规律特别容易混淆,原来的“师本’教学,老师反复讲也有 很多学生弄不明白,如恒星日、太阳日;区时、时区、地方时等。而生本教学,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老师 提出问题,学生小组通过合作,初达共识,班级汇报,师生质疑,师生解答,再质疑,最后老师一锤定音 。很多问题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解决。合作探究,有以下几点好处: 1、探索新知,能很好“消化”基本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分析问题才能正确无误。大家可以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 进行对比分析。而且这些概念的学习主要是要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所以应该在应用中进行很好的理 解掌握。 2、探索新知,能很好“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地理要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关。如地球运动的自转与公转,在理解其运动的本 质原理的基础上,对于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分析就会易如反掌,就可以应对 高中阶段最难的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常识的考察。 3、探索新知,便于学生总结和归纳。 大家读书的过程应该是先将教材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 首先,大家的教材是越学越厚的。在书上和学案上做笔记,并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这时的 书是很厚的。其次,要将书读薄。也就是将已经掌握的基础常识网络化,疏导出常识的主干及侧枝,用图 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形式可以多样。 以下是我班同学自己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常识网络:

三、合作探究,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 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 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社会风貌真实的投影。课堂上,老师可 借助历史、现实、政治、经济、学问等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这样,既可以避免课堂的枯燥无味 ,还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化”一课时,借用大家营口地区的发展变化讲解。首先用多媒体给出一组营口地区的 图片,让学生们讨论并说出营口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于同学们对营口非常了解,一下子激发了学生 的兴趣,所以大家争先恐后的讨论发言,在争论中发表见解,学习常识。一堂生动活泼的生本教学课就在 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四、课后作业,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理性偏强一些,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 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做到能举一反 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思考问题时,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 是非常有用和必要的。 学案编写中,大家将这类问题编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举一反三,形成能力。例如,高中地理必修 (二)中的区位问题,无论是城市区位、农业区位还是工业区位,他们都有共性的东西,即区位因素有哪 些、有什么样的特点、怎样影响地理事物的分布的、有哪些典型事例、用已有的区位常识分析新的地理事 物等等。总结了这些规律,在学习中关于区位的问题就能做到理解掌握,举一反三。 五、自主合作学习,能充分利用地理图的学习和应用 自主合作,是生本教学的重要途径。地理图的熟记于心,对学好地理至关重要。 首先,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常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 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常识。这样, 当大家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大家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 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 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其次,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 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 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常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 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 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 系实际。 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 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常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 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 从地图中获取常识信息,发现常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 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 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六、自主合作,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资讯、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 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常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常识和敏感具 体的地理问题,大家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常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 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 。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常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 。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常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常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 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 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常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 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 的能力。
|